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十三)剪纸(踏虎凿花)艺术特征篇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形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活动。以期通过线上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纵览湖南非遗之美。
“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2017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要求,结合湖南地方特色以及本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本馆数字文化馆平台搭建“百工”系列微记录片精品资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5个、二期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每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都形成了项目综述、工艺制作、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传承人口述五大版块7分钟的微记录片。第一期已在2020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推出,很受民众的欢迎。本公众号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继续推出“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共10个主题,50集高清微视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优秀的湖湘非遗资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剪纸(踏虎凿花) 艺术特征篇
经历了千百年的积淀与演变,踏虎凿花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美学文化,并在不同凿花匠人的手中,幻化出多姿多彩的风格。从总体来看,踏虎凿花自有其艺术规律,那就是以适形造型的方式达到饱满构图的要求,布局上讲究对称与平衡,视觉效果上注重节奏与韵律,最终呈现出线条流畅、灵活自如、细腻清秀、玲珑俏丽等特色。它建立在凿花匠人对外界与人、人与材料、材料与技艺的深刻理解之上。
踏虎凿花诞生之初,便服务于苗族刺绣,它的纹样来源,自然与苗族文化密不可分,是苗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故事、民俗风情、日常生活以及情感愿望的形象化表达。比如苗族将蝴蝶妈妈视为他们的祖先,踏虎凿花中蝴蝶纹样随处可见。
踏虎凿花大师黄靠天,便将花蝶纹钻研到极致,将其变成了他的拿手绝活。这幅《礼花·花蝶》现藏于泸溪县文化馆,是黄靠天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中,一大一小两个花蝶上下叠加,造型别出心裁,图案清晰圆润。花蝶纹样的线条细如发丝,但又流畅连贯,足见大师功夫之深厚。整个画面,无论是礼花还是花蝶,都强烈地给人以向上飞跃的动感。黄靠天将多年凿花经验总结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凿花时要做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石块,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礼花·花蝶》
杨桂军的作品《狗头帽花》,则脱胎于古老的盘瓠文化。泸溪作为盘瓠文化的发源地,当地苗族也被成为“盘瓠蛮”。不论苗族刺绣、苗族银饰,还是踏虎凿花,都可见到盘瓠文化的深刻影响。这幅作品高14厘米,宽13厘米,主体为神犬盘瓠,脸部却呈现出老虎的特征,上方则是蝴蝶纹样。它可以说是盘瓠、老虎、蝴蝶的复合造型,充分体现了踏虎凿花的造型特色。
《狗头帽花》
踏虎凿花的造型特色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复合形,比如龙头、凤尾、龟身复合而成的“龙凤龟”,蝴蝶、傩面、莲花花瓣共同组成的《开山猛将》等等。复合型比比皆是,体现了凿花匠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出神入化的技艺。
《开山猛将》
第二种是对称形,它是剪纸工艺的常规类型,但对称不是绝对。踏虎凿花的作品,常常打破左右对称的规则,巧妙地利用纹样中的细节来平衡画面,在多种元素形态的构建上,做到以面共形、以线系情、以点缀饰,从而在打破对称之后,仍然给人以和谐、圆满的美感。
第三种是适合形,是踏虎凿花为了满足服饰需求的必要演化。比如口水兜是椭圆形,枕巾是长方形,鞋头是月牙形,凿花匠人必得随形而变,巧妙构图,创作出兼顾实用与美感的作品。儿童的帽顶花,便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代表各种愿望的纹样,与外围的文字纹巧妙呼应,寄托长辈对小孩儿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还有一种抽象形造型方式,它是凿花匠人脱离写实而进行的自由创作。随着时代审美的剧烈变化,踏虎凿花更加需要匠人将这种自由创新的精神融入其中。传统的踏虎凿花,按服饰用途一般分为帽花、衣花、鞋花几大种类。杨桂军从凿花的实用性中解放出来,以独立艺术品的角度,拓展踏花凿花的创作类型。
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挖掘民族特色,从而凸显踏虎凿花的文化价值。
《冲糍图》
踏虎凿花,是面、线、点的艺术,也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是中国意象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创造,是画家口中当之无愧的楚魂,也是名副其实的“民族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