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在云上·湘遇非遗】这套打了千年的拳法,果然出手不凡!

发布时间:

瑶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

还是个会“功夫”的民族

在炎陵县龙渣瑶族乡

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

深藏不露~


瑶拳为株洲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原始的防御手段


据瑶族迁徙民间文献《过山榜》记载,瑶族的先民们为寻求生存,在采集、狩猎、觅食、抵抗毒蛇猛兽以及同社会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除拳打脚踢外,还利用树枝、棍棒、石块、竹剑等作武器来防身自卫和猎取食物。这些初始自卫手段虽粗糙,但却是瑶族武术文化的萌芽,使之成为瑶族先民从无意识的本能防御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防御和攻击手段。





瑶拳相传是唐代以前瑶民所崇奉的盘王(即磐瓠)所创。据《全唐诗》记载,当时瑶族民间已开展有佩刀和斧的套路演练活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有时为了反击侵略者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扩大领地,常常引起战争。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时期,近距离的搏击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手段。


传习的武术经典


康熙元年(1662年),瑶官赵成隆带领一批会使瑶拳的部下平定炎陵县兵乱后,被朝廷封为酃县瑶总,于龙渣一带开垦荒地,屯兵戌防,繁衍生息。




瑶族军民在耕种之余,男女老少都会习练瑶拳,一是为了防止外来侵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二是在寒冬季节抗击严寒增强体质,瑶拳也在习武操练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强身健体的一项群众性体育项目,代代传习至今。



如今的文化遗产


瑶拳作为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拳术,流传至今已逾千年。瑶拳从实战出发,对拳击要求快、猛、准,讲究精、气、神,动作的统一协调,招式明快,吞吐成浮,保持矮桩,勇猛骠悍,充分展示出节奏美、技击美、惊险美、力量美。现代瑶拳以踢、打、摔、拿、跌扑翻滚为主要招式,而木棒、火铲、锅盖、扁担、板凳等生产生活用具都可作为武器。



近年来,瑶族练拳、学拳的人不少,精通的却不多,一度后继乏人。龙渣瑶族学校为传承瑶拳,多次派人深入瑶寨,拜访老拳师赵启良、盘松岳等,掌握其基本套路,再邀请武术教练顾湘等重新编排,形成一整套挥洒自如,且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瑶拳,作为学生的课间操,予以大力普及。




瑶族先民勇敢勤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为了生存和自由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山耕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瑶拳,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和才智。瑶拳不仅是瑶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文化财富。


 相关链接 


盘松岳,瑶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71年12月出生,龙渣村井泉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