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在云上·湘遇非遗】元宵节不吃元宵,安仁人巧手捏出了这项非遗!

发布时间:

十五元宵,阖家团圆

吃元宵是家家户户的习俗

而湖南安仁却有些不一样

男女老少都捏起了面团玩




鸡、鸭、牛、羊

巧手的安仁人用斑斓的色彩

造出了“六畜兴旺”

也捏出了一段文化传承


安仁元宵米塑为郴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年年元宵做米塑

恭贺好友添彩头




每年元宵节期间,安仁县无论城乡,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动手做米塑庆贺节日。主要用来祭祀始祖神农氏,供小孩娱乐,市场交易,小吃,收藏等;闲时,人们结婚嫁女、做寿、小孩子满月也要做元宵米塑祭祀诸神或作为礼品赠送亲邻好友以示庆贺。

安仁元宵米塑是一种集娱乐、祭祀、饮食和艺术为一体的地方工艺美术,亦称“琢鸡婆糕”,流传于湖南省安仁县,并影响到周边县市。



元宵米塑有什么讲究?

起初,米塑多用作祭祀,有个不成文的俗规,必得捏一个鸡婆和一盘鸡仔,俗称“鸡婆带鸡仔”,摆放于香案,然后燃烛发香放鞭炮,祭祀祖先诸神,口念“国泰民安,人身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词。



元宵米塑到底有什么寓意呢?

人们用米塑寄托美好的祝愿,祭祀先祖祈求安康,现在多用来表示祝福之意。捏“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金鸡鹤立闹新春”“福(蝠)自天来”,遇上婚媒嫁娶,便捏“鸳鸯戏水”“并蒂莲”,家里孩子满月就有“连(莲)生贵子”“麒麟送子葫芦”“金瓜”等, 这时候米塑成了一种讨彩头的贺礼。


祭祀炎帝捏鸡仔

久经流传成习俗



元宵米塑历史渊源久远。一是相传远古时期,安仁的祖辈们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发明农耕文明的圣德,在元宵节始发兴起;二是据《安仁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日,家家兴吃元宵,用米粉‘琢鸡婆’(将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式各样的禽兽)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文化习俗。后来逐渐由单一用来祭祀,变成用途广泛,能吃又能看的本地特色。




元宵米塑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不如说是一种情感。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至善至美艺术的追求,是安仁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小米塑穿花衣

七塑三彩有讲究



“元宵米塑”具有取材范围广、涵盖面宽,全民性、实用性、娱乐性、艺术性融为一体,造型具有七分塑、三分彩的基本特征。注意物象的大结构和神态特征,技法上粗犷与细腻相结合,圆塑、浅塑、粘贴、彩绘并用,构图简洁稚拙,色彩淡雅。



制作流程


1挑选上等晚稻籼米和一定比例糯米;

2将米碾成粉末再过筛;

3将少量过筛的米粉加水蒸熟,然后与干米粉加水混合反复搓,制成粉坯;

4将粉团塑成各种动物或植物形象;

5为米塑上色,又叫”画龙点睛“;

6用蒸笼或鼎锅蒸熟。



传承积淀文化

影响一方水土


安仁元宵米塑有群体传承、家族传承等传承方式。历经沧桑岁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元宵米塑对挖掘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的参考价值。它孕育了安仁一代代艺术家,其中著名动物雕塑艺术家周轻鼎与国际陶艺大师周国桢、著名画家东方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的艺术起步都源于少时与其父母亲学琢鸡婆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生活,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安仁人民

用普通的籼米、糯米粉末

捏出了生活的圆满

简单可爱的米塑

也寄托了他们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