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在云上·湘遇非遗】探寻武林高手,揭秘这项被央视点赞的“中国功夫”!

发布时间:

梅 山 武 术




梅山,古称岩邑蛮夷


是蚩尤故里


在这里孕育的梅山武术


起源于原始社会


宋代开派,再到清末的改革


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和数代梅山人的辛酸血泪


才铸就了梅山武术文化


这份沉甸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山武术为娄底市新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拳法之一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多次上过央视和省级报道


这一期让我们走进“武侠世界”


感受“霸得蛮”的梅山武术




蚩尤故里 武韵梅山







位于古梅山中心地域的湖南新化,山高林立,猛兽成灾。梅山先民在“刀耕火种,摘山射猎”的艰苦生活中,观其禽技,仿其兽姿,从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拳”,史称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




传世手抄本《梅山拳谱》


其封闭的人文地理环境与频繁的战争,造就了梅山人“强悍恶欺”的彪悍民风,为梅山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梅山拳“古朴无华,不尚花俏”以防为主、攻防兼备的原生态风格得以很好地保存。




北宋熙宁五年,梅山武术在保留实用性的军事格杀型武术基础上,生发出具有观赏性的民间艺术型武术技艺,并于宋末元初,以黑虎教为旗号,正式创建梅山武术流派,从而流传至今。





套路繁多 灵活多变




梅山第十七代掌门游世命师祖所传的《梅山拳谱》中的“打法真言”说道:“吾梅山宗派,有先练功夫,再求打法之论,练功为强己,己强则立于不败之地,孙子曰:凡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之谓也;学打为克敌,克敌之道,无外乎动静、缓急、阴阳、虚实、远近、曲直也。


梅山武术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梅山拳能攻善守,注重桩功,讲究阴阳变化,内外兼修,“神、气、意”三者结合,讲求眼传神、手似箭,身如轴,步似轮,桩稳固,手法灵活多变。动作朴实威猛,拳掌并用,攻防兼备。


套路勇猛刚烈、灵活多变主要体现在手型、步型、手法、腿法、身法等方面,手型以三角拳、柳叶掌为主。

手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法,结合刚、直、柔、横、斜、虚、实七种劲,技击有摆、冲、砍、封、抓、格、盖、扣、牵、拉、卷、差步、盖步等。

步型以坐桩、箭桩、丁桩为主,步法有游龙步、追步、躲步、纵步、插步、盖步等。

腿法有弹踢、前踢、铲踢、侧踢、横踢等,出腿迅猛,善用半腿、低腿和冷腿。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记者采访传承人晏西征


身体基本要求:正头、颈直、沉肩、挺胸、塌腰、提肛、两膝内扣、十指抓地,静时目视手、动时手相随,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腿到、意到、神到。





晏西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自幼爱好武术,随拳师游本恒习梅山武功,后拜武汉丁鸿奎、四川赵子虬为师学习八卦掌,成为八卦掌的传人,少林梅山派名师。





兵器多样 注重桩法





梅山武术有其独特的器械,如:铁耙、铁尺、齐眉棍及日常生活用具条凳、方桌、长烟筒、雨伞等。它还极其注重桩法,强调身如古树桩如山,手是刀枪脚是马,形成了桩稳势固、手法多变、进退灵活和攻防凶猛的技击特点。









赓续传承 走向世界





梅山武术在新化的传习活动遍及城乡,能一次组织上千民众进行梅山拳术、棍术的集体表演,县内以东方武术馆为代表的的武术馆校达几十家,每年都有数千名国内外武术爱好者聚集新化拜师学艺。


县内还经常主办梅山武术比赛和表演,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和武术比赛,使历史悠久的梅山武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2年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45天的梅山武术表演)

新化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文化塑县”战略的重要内容,设立梅山传统武术协会和梅山武术发展中心。






 相关链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山武术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