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观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Wed May 15 15:23:43 GMT+08:00 2024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实践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深入贯彻落实、扎实具体推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56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弘扬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创造。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在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少数民族的占到三分之一。要向各族人民反复讲,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中华文化是各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谁也离不开谁,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整体;各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表现为传统生活知识传承、发展彼此交流融合的系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隔绝的,而是彼此交流融合构成生活系统和文化系统,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生活实践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我们要重视各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过程中,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文化基因,而且是构筑各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系统性保护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融入各族人民的现代生活,涵养文明乡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就是基于人民生活基础上的保护,关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生活的关系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历史深处传承发展而来的,包含了历史环境要素和社会生活要素,反映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在历史和现实交汇关系中得到传承发展,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


基于“两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2016年,十八洞村通过苗绣等支柱产业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他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考察,来到马庄村,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花钱买下80岁的徐州香包传承人王秀英制作的一个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和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陈列馆外,正在进行陕北秧歌表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让文化更加繁荣。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不少作品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一些传承人在创作瓷画时不拘泥于传统的植物、动物、历史人物、传奇故事等题材,而是创新非写实风景,将传统中国美学中诗与画的精神融会其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纵深和文化空间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势,有助于提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动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