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2020年度实物征集专家评审验收活动
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湘绣,曾被誉为湖南乃至中国的“艺术名片”,它是湖湘地区的手工艺者,世代积累的智慧结晶。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湘绣作品会有所了解,但是对它拥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及精湛的刺绣针法技艺还比较陌生。为增进人们对湘绣艺术的了解,从2020年起,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的支持和指导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省湘绣研究所共同打造了80套湘绣针法演绎作品,这一举措开创了全国首例记录传统刺绣针法的先河。
5月9日上午,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本单位纪检人员及省湘绣研究所项目组技术人员,邀请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左汉中、湖南师范大学陈剑等专家,开展了2020年度实物征集项目专家评审验收活动。由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宋婷娟担任活动主持人。省湘绣研究所为此特布置了一个面积近100平方米的专门展区,集中对80套湘绣针法演绎作品进行了展示。
验收评审会议上,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新湘首先致辞,介绍了省湘绣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及对湘绣针法演绎项目的部署和安排。她表示,为完成好这项任务,所里配备精兵强将,组建了从60后到90后几代人专项课题组,项目核心成员有设计师4位、刺绣老师8位(其中大师1位、高工7位)。接着,湖南湘绣博物馆方菁副馆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工作开展情况:此项工作共完成80组针法演绎绣图,其中,传统型表现的针法42种,装饰性的针法36种,新针法2种。从前期论证,到方案设计、刷稿刺绣、打磨修整等整整耗时1年半。每一副针法演绎绣图都分针法演绎图、半成品效果、成品图来体现,设计师要了解针路、步骤的简析,逐一绘图绣样,全部手绘上稿,每副作品制作成品约需半个月时间。为保证项目高品质完成,她们努力保证题材图样不雷同,让80个针法都用不同题材来体现,初期开展很顺利,但是越往后题材能够匹配针法的更少,难度就越大。同时,一些不常用的针法容易被遗忘,需要请回像刘爱云大师这样一些已退休的湘绣大师一起重新回忆、反复试制。加上突破传统的全新表现方式对设计、刺绣专技人员也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最终在努力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才完成了80组传统湘绣最基础和常用针法不同的题材展示演绎图。虽然过程艰难,但通过这一次的实施,让她们自己既进行了针法的系统整理,也同时以老带青开展了刺绣技艺的教学传承。
左汉中和陈剑两位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已完成的80组针法的整体效果。并对展示作品的底色定调、构图比例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未来如果要形成出版物,还需要合理的布局。要让本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惠及更多专业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学习和研究湘绣。
省文化馆纪委委员谢斌表示: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对湘绣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项目申报、启动和执行过程中,流程严谨,程序规范,在资金使用上做到专款专用,纪检监察部门在关键环节都全程参与,共同为湘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
湖南省文化馆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胡敏作总结发言指出:湖南非遗实物征集工作从2009年开始启动。省湘绣研究所是湘绣界的航空母舰,选择由其来完成这个项目,是对其专业素养、政治素质及匠心精神的充分信任和肯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左汉中和陈剑等专家也是全程跟踪给予专业指导。今天,省湘绣研究所呈现的作品令人震撼,任务完成非常出色,非常感谢所有参与人员的倾情付出!
将来,省非遗保护中心还将对本次湘绣针法演绎作品征集的成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湘绣技艺及其丰富文化内涵的了解,促进湘绣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