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展讯】“茶和天下 湘茶传韵——茶文化专题展”特邀您来观展

发布时间:Fri Mar 03 17:08:16 GMT+08:00 2023

2023年3月4日上午,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联合益阳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岳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君山区文化馆共同举办的“茶和天下 湘茶传韵——茶文化专题展”在湖南非遗展示体验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以茶史、茶叶、茶器、茶艺、茶文化线上论坛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的形式,充分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乡人文之美。展览时间是从3月4日至4月27日。欢迎广大市民前来观展!


展讯内容

▶展览名称:“湘茶传韵——茶文化专题展”

▶展览时间:3月4日-4月27日

▶展览地点:湖南非遗展示体验馆(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西路69号湖南省文化馆内)

▶参观方式:免费开放,自由参观

▶温馨提示:1、请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健康码,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无异常后方可入馆。若您未佩戴口罩或存在发热(体温≥37.3°C)、咳嗽等症状,将谢绝入馆;2、请您排队及参观时全程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项目介绍:

(一)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二)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三)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一)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制作技艺是一种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千两茶亦称“花卷茶”,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安化县黄沙坪、江南、小淹、东坪等地。湖南省安化县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唐代中期出产的“渠江薄片”茶被列为贡品,宋代熙宁年间安化置县时茶已“甲于诸州市”。明代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销往西北和国外,民间因而有黑茶“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清道光元年,当地茶商为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小圆栓形,以十六两老秤称重,每支定为100两;同治二年又增加到1000两,故得“千两茶”之名,后又在茶体上形成菊花格状花纹,故称“茶卷”,常以“千两花卷茶”为全称,是中国茶中独一无二的一次性形成的单体重量最大的茶产品。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则要复杂得多,包括筛分、拼配、称重、蒸熟、软化、装篓、採制、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经日晒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採制是千两茶制作技艺较有特色的技艺,尤以“拿大杠”为独门绝活,选料和水份控制则是其核心技艺。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其传承方式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安化千两茶茶味甜润醇厚,具有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等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998年成为国家专利产品,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茯砖茶制作技艺是一种黑茶传统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湖南省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黑毛茶质量的优劣是决定成品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精深加工则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蒸汽沤堆、压制成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约30多道工序完成。针对不同原料等级与含梗量的黑毛茶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等情况,还需适度调整发花、干燥等工艺,进一步改进茯砖茶生产技术参数。茯砖茶中独含的活性物质茯茶素,是用茶叶为原料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发花)转化而来,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显著降低脂肪、血脂、胆固醇、甘油酯、血糖、血压等功效。因之,茯砖茶便与奶、肉并列,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湖南茯砖茶以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侨销。历史上,茶商通过茶马古道将湖南茯砖茶贩运至西藏、新疆等地。茯砖茶制作技艺主要是师徒传承。益阳茶厂经过长时期的技术开发,1973年9月成功创制“特制茯砖茶”,2005年开发出以“极品茯茶、一品茯茶”为代表的中高端黑茶产品。同时,益阳茶厂还解决了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并制定了茯砖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主持并参与茯砖茶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了这一制作技艺。


(三)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君山银针是是使用闷黄工艺的黄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雅称“金镶玉”。君山银针茶据传由娥皇女英播下茶种生根发芽,由君山岛上的僧侣自创制作方法,经过千年的流传保留至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山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春茶的首轮嫩芽。有“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风伤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弯曲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即九不采,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以毫米计算,一斤银针茶,约需四万个茶芽。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需经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至五成干左右。用牛皮纸包好,置于箱内。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烘至八成干即可。复包方法与初包相同,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足火焙至足干止,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次之。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企业生产集体传承。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君山银针茶色、香、味、形俱佳,除了有较高的品饮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中国茶叶中的珍品。


传承人介绍:李胜夫、刘杏益、易琼辉


 李胜夫

观展.png


(1965年9月— )男,汉族,湖南省安化县人,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15岁开始从事黑茶加工制作。1993年接手家族企业“永泰福”茶号成为掌柜,其间拜师茶叶专家张汉云、陈伯勋、谌公望、张寿春。全面掌握了千两茶制作技艺的全套流程与核心工艺。至今仍坚持按最正宗、最传统的手工工艺做品质黑茶。经过近40年黑茶制作与生产实践,他无论从制作技艺、手工操作,还是审评、经营管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准。产品从各种博览会到上海世博会,均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欢迎。他还收藏了民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茶史书籍3000余册,以及清、民国样品和20世纪50—80年代的黑茶标准样,形成完整的档案。



刘杏益


观展2.png


(1964年5月— )男,汉族,湖南省益阳人,高级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茯茶工作组副组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85年,他从湖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到益阳茶厂工作,师从陈先敬、周铁安学习茯砖茶制作技艺。曾车间主任、质量管理科科长、新产品研究室主任、茯茶公司策划部经理等,现任茶厂副总经理。不管什么岗位,他都是技术带头人,产品创新的领头羊。他对茯砖茶制作技艺的生产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文字化、数据化的整理,并不断调整技术参数和工艺技巧,制定了茯砖茶相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主持和参与茯砖茶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茯砖茶生产工艺及功效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广泛宣传为茯砖茶的历史与文化,为茯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易琼辉

观展3.png


1974年1月出生,1995年大学毕业后同年任岳阳市棉麻茶公司财务主管,2016年至今任岳阳市君山茶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2017年拜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第三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孝祖为师,参与茶园管理,学习手工制作君山银针茶,在师傅指导下参与核心制作技艺“闷黄”的全过程,通过5年的努力,已熟练掌握“闷黄”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并能独立完成君山银针茶的制作。2021年9月被评为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第四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就任期间一直从事君山银针茶加工制作、茶文化传播、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非遗工作。


项目图片展示


观展4.png

采茶







制茶







茶叶展示



有奖互动

转发该【展讯】至朋友圈

前10名

积赞50

可获得湖南非遗展厅送出的精美小礼品一份

及购买茶叶现金代金券100元


观展17.jpg

精美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