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在云上·湘遇非遗】练在深山不输中原,苗族这项非遗相传是蚩尤原创

发布时间:

苗 族 武 术





钟灵毓秀的湘西

哺育了神奇的苗族文化

苗族人能歌善舞

苗族的“功夫”同样名不虚传




2006年,苗族武术入选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尚武

男女老少皆有所涉猎

甚至发展成了独立的苗族武术

始于蚩尤,绵延千年

苗族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

传承这项非遗




  苗族尚武 经久成俗  




苗族传统武术相传由苗族祖先蚩尤发明,清中期以后在湘西地区迅速发展。其中“蚩尤拳”据传诞生于公元前二十五世纪以前的蚩尤时代。在战争中,人们为了提高格斗、械斗的技能和技巧,寻找一些方法与形式,湘西一带苗族称之为“舞拳舞棍”。





在苗区,“舞拳舞棍”经久为俗,蔚然成风,不管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懂得技击的常识和几手过硬的武功。其开展之经常及广泛,实为罕见。苗族武术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 “健体延寿”的全能运动,是湘西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发招狠绝的特点。




石仕贞和弟子们合影


石仕贞,男,苗族,1928年生,著名苗族武术家,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人,苗族蚩尤拳传承人,“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功法奇特 自成一派  




苗族武术注重武德,讲究拳、脚、心三者合一,内容丰富,分类较多。按性质可分为徒手、功法和基本理论。徒手指手脚功夫,分为基本功、演练套路和技击三部分。功法是上乘功夫,内容分为桩功、手法、轻功、眼法、脚功、药功六个方面。




苗族武术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其演练套路分为拳术和器械,拳术基本套路有小四门、闭四门、二合拳、三合拳、女子拳中的袖子拳等。器械分为硬器械和软器械。硬器械指棍、刀、枪等;软器械有流星锤、九子鞭、竹条镖、丝帕等。此外,其每个动作均有苗语名称,民族性强;动作原始、手法怪异、结构严谨、短小精悍、技击性强。




石仕贞检阅弟子们练习情况



  武术之乡 习武成风  




苗族武术亦称“蚩尤拳”,苗语称“剖尤勾动”。该项目主要流传于湖南省花垣县金牛村,辐射全县12个乡镇和湘黔渝周边县市。金牛村喜爱武术蔚然成风。1941年永绥县举行武术比赛,村民张才用石宗四流传下来的七星回马枪术,夺得这次寨武的冠军。现退休老教师石仕贞,懂得祖传秘诀,善打苗拳,曾参加全国和省州武术表演,现是州县武协会会员。其撰写的《蚩尤拳》和《竹条镖》分别在《中华武术》杂志1985年第11期和1987年第3期发表。现全村男女青年中善武者60人左右,一到农闲,武术的爱好者便立堂开练,切磋技艺,一片龙腾虎跃。




石兴文,出生于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武术世家。12岁师承石仕贞学习苗拳,谙熟苗族蚩尤拳。是湖南省著名拳师,省武协常委,湖南省苗族武术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牢记文化 传承有道  




苗族武术在旧时以家族、村寨集体方式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传承,现发展为学校、机关教学传承,现有石芳仪、龙金芝、石春林等第九代传承人。



(石兴文在假期指导孩子们学习苗族蚩尤拳,传承非遗。)



苗族武术从演练套路到实用的格斗策手,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个性,具有一定的科研、艺术和社会价值。



五十六个民族

多种文化百花齐放

苗族武术

让大家看到了苗族文化的另一面

文化传承流淌在武术招式中

更融会在传承人的心头



 相关链接 


苗族武术源于蚩尤,经过代代传承完善,逐渐自成体系。一招一式中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侧面记录了苗族文化的精彩之处,更是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