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张家界市

详情介绍

张家界高花灯.png

元宵灯会上的高花灯


张家界高花灯亦称“高皇灯”,流传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沅古坪地区及沅陵、桃源、慈利等周边县。 


张家界高花灯相传起源于东汉汉章帝初年,洪下之战中洪下“蛮人”举火把所跳舞蹈。高花灯制作时, 艺人用竹篾和纸扎糊成 12 或 24 个灯笼,在灯笼下加上一个长柄灯托,内点蜡烛两根,顶扎一木偶像,用 五颜六色的纸剪成戏文故事如“八仙”“耿氏送子”“瓦岗寨”“梁山英雄”等。其灯代表着光明幸福, 十二个灯表示十二个月,月月平安无事。高花灯常与龙灯舞蹈相互配合表演。表演时由 12 人或 24 人身着 挑花边对襟衫,腰系挑花板带和摆带,头扎白挑花手巾,脚穿布鞋或草鞋组成灯队。表演者一人举一个灯笼,边舞边组成多种队形。其动作整齐、节奏感强、道具简单、不受场地限制。表演形式又分民灯、战灯两种。 前者表演古代先民的迁徙、繁衍、劳动、生活;后者表演打仗破阵,拥有“进攻”“退守”“布阵”“破阵” 等兵法含义。高花灯的队形变化无穷,变换队形主要是靠旗伞引领。在喧天的锣、钹、唢呐、鼓乐声中, 在头伞的引导下,灯队和着“啊荷”声狂舞,同时组成“太极图”“单八字”“双八字”“连八字”“六耳节”“四 耳节”等几十种队形。黑夜望去,流光闪烁,尤如银 河戏舞,使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张家界高花灯至今仍保留着古老、原始、粗犷、 豪放、悲壮的特色,高花灯起初只在每年春节期间表 演,由于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高花灯后来也演变 出了用于喜庆丰收的五谷六畜灯,人们还将不同颜色 和形状的“高花灯”用于“红”喜事或“白”喜事, 以表达情感,烘托气氛。 


项目保护单位: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化馆



传承人:


秦太林(1).png

秦太林(中)在社区教授居民学习高花灯


秦太林

(1929 年 6 月—2013 年 1 月)男,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道祥村人,张家界高花灯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长辈的影响下,他自幼就喜欢玩高花灯,小学、初中时只要村里有红、白喜事都会参加。还曾拜师秦 汝曾等老艺人系统学习高花灯。通过博取众家之长及长期的表演实践,他系统掌握了高花灯的传统表演套 路与技巧。上初中时,曾被以特殊人才调入宣传队, 担任高花灯领头主演,多次参加巡回演出。他组建了 谢家垭高花灯演出队,每年都到张家界市参加元宵灯 会等节日庆典活动演出。他收集、整理的高花灯曲谱、 记录的舞蹈动作及录制的伴奏音乐被当地文化主管部 门收藏。他还编导演出了《太极图》等高花灯节目, 获县农村文艺汇演优秀节目。他积极培养高花灯表演 后备人才,带徒授艺 20 余人,为高花灯的传承与发 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