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常德市

详情介绍

安乡硪歌.png

西乡抬硪


安乡硪歌是一种劳动号子,因劳动工具为石硪而得名,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安乡县。 


安乡硪歌历史悠久,主要用当地方言演唱。因方言不同,安乡境内便形成了“南乡硪歌”(以下渔口镇 为代表)和“西乡硪歌”(以安福乡和安凝乡为代表) 的两大主要流派。安乡硪歌主要是在修筑堤垸、夯土 打硪时所唱。硪又分飞硪和抬硪。飞硪是约两尺见方、 二十公分厚、五十公斤重的一块青石,其四角凿有孔, 系着八根绳子,由八名劳力各扯一根,匀称地站在飞 硪的四面八方,沿着铺垫的新土一段一段地夯打下去。 飞硪主要用于将堤坡堤面夯平;抬硪,就是一根约一 米高、一尺见方、八十公斤左右的石柱,四根结实的 木棒在石柱上端捆扎出八支木把。八位彪形大汉各执 一把,随着硪歌的旋律和节奏将硪尽力抬高,然后突然松手抛下,将松土砸实。抬硪主要用于夯实堤身。 由于劳动强度不同,所演唱的音乐风格亦有区别,比起飞硪来,抬硪笨重得多,号子和歌调也更加深沉。 安乡硪歌演唱方式由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在号子的指挥下,众人打硪一上一下,时左时右,动作整齐化一, 劳动热情高涨。从而起到统一节奏,消除疲劳,鼓舞士气的作用。安乡硪歌音乐曲调高亢明亮,气势壮阔。 同时节奏性强,强弱变化鲜明。节奏都为二拍子或四拍子,在力度表现上则是一强一弱,反复重复。其旋 律优美,活泼跳跃。安乡硪歌常见调式为五声徵调式和商调式。其音调最基本的特点是一拍一音,且同音 反复较多。曲调进行中常出现的四度、五度、六度大跳,音域不宽。其句式多为四三结构为主的七字句, 结构短小,且灵活多变。同时衬词、衬句在硪歌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歌词简明扼要,词源丰富,歌曲分 即编即唱和固定唱本两类类型。 


安乡硪歌的传承上没有固定的师傅,一代一代都以具有口才机敏、天生好嗓子者为头,是民间自发的 口头传承。硪歌领唱者常常编唱一些反映劳动生活、民间习俗、伦理道德、天文地理以及人物历史的故事 和民间传说进行演唱。这些歌与现场劳动人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相呼应,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思想情感、 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活。 


项目保护单位:安乡县文化馆



传承人:


夏安邦.png

夏安邦在学校传承硪歌


夏安邦

(1948 年 12 月— )男,汉族,湖南省安乡县深柳镇人,安乡硪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 世纪 70 年代,他因为工作关系直接接触了擅长演唱硪歌的民间艺人孙田生、孙政才等,开始学唱安乡硪歌并对硪歌进行收集整理。在县剧团工作时,从事 音乐与乐器演奏工作。对安乡硪歌音乐产生的深厚兴趣, 促使他经常深入农村及水利建设工地,广泛收集安乡硪 歌资料并进行整理。多年来利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编配 了许多歌曲及舞蹈音乐,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刊 物发表或文艺演出活动中展演,歌曲《小池》编入“全 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三册教科书”中。 多次参加地方歌唱比赛和汇演并获奖,培养的安乡硪 歌弟子有丁世喜、罗先进、肖俊魁、毛国福、唐志模等。



俞宽美.png

俞宽美(左二)与硪友交流硪歌演唱技巧


俞宽美

(1940 年 5 月—2010 年 12 月)男,汉族,湖南省安乡县安凝乡团州村人,安乡硪歌的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54 年开始,他从父亲俞本全、叔父俞德礼学唱乡土田歌, 因嗓音洪亮,被渔鼓艺人陈宝仲相中随其学唱渔鼓,为安乡 硪歌演唱打下了良好基础。1959 年起参加市、县、乡、村各 类水利建设近 20 年,正式拜师雷德林、何东堂、王尚春等前 辈,成为新一代硪歌领唱人,长期担任硪工组长领唱安乡硪歌, 在长年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记忆力好,《说唐》《水 浒》《三国演义》《二度梅》《孟姜女》《五娘进京》等民 间口传唱本都能准确演唱;他声音洪亮、吐词清晰,演唱有 激情、有号召力;他即兴编唱能力强,多年累计即兴演唱硪歌 上百首;还往往见子打子,灵活应对,大工程唱文书,小工程唱(散文)四言八句,很受现场劳动人们的欢迎。 他积极带徒授艺,培养了彭润秀、刘菊桃、徐子英、邓玉华、孙平、曾银华、闲世林等新一代硪工领唱员。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