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常德市
详情介绍
澧州夯歌诞生于夯筑劳动
澧州夯歌是一种劳动号子,亦称“硪歌”,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澧县及周边的澧阳平原地区。
澧州夯歌伴随着夯筑劳动存在,一般以一人领,众人合的形式来表现。这种号子节拍规整,旋律简单优 美,朗朗上口,好记易学,音域适中,对比度很强,音乐坚定有力。领唱高手一般都能即编即唱,还可与 周围的其他劳作人员相互交流,且用词诙谐幽默,极宜调动大家的劳动热情,形成集体合力,增强劳动效率。 澧州夯歌均使用当地方言以纯嗓音清唱,无器乐伴奏。多是即兴编词演唱。歌词采用比兴手法,要求压韵, 字数以五、七、十字句见长,不仅具有简约美和质朴美,同时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澧州夯歌还借鉴了民谣、曲艺、戏剧等艺术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表现力。澧 州夯歌内容丰富,大体可以分为叙事、抒怀两大类: 叙事类以一些传统戏曲唱本为主;抒情类则可自由 发挥,随兴演唱。按曲调可分为高山调、花丘调、 平原调、湖乡调四大流派:高山调以高腔见长,极 富山地特色,而且擅唱长本头,有头有尾,深受人 们喜爱;花丘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作衬词, 把地方戏剧中的花腔揉进号子,行韵高亢,圆润丰 满;平原调的曲调平静秀丽,旋律优美,节奏变 化多样,领与和转换自然,犹如闰房待嫁绣女,静而不呆、秀中传情;湖乡调在结构上更加完整,还 大量引进了戏曲的演唱风格,领腔平缓流畅,合腔明快质朴,在澧州夯歌中最具现代色彩。代表作有 《二十四孝》《长工苦》等。
澧州夯歌主要依靠民间自发传承,多以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为主,一般无严格师承关系。它是劳动人 民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项目保护单位:澧县文化馆
传承人:
戴作林
(1957年 2月— )男,汉族,湖南省澧县闸口乡青岩村人,澧州夯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戴作林自幼耳濡目染了家乡火热的劳动场面,对劳动号子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生 产劳动,并向富洲、孙家贵、戴承进等老一辈艺人学习掌握了这种劳动号子。 后考入常德师范学校学习、掌握了一些音乐理论。进入教师行业后,每年 寒暑假,他都回乡参加双抢和冬修劳动,并亲自参与号子领唱。他还利用 工余时间遍访周边村寨,走访夯歌老艺人,收集、整理了 100 多首夯歌作品, 合编为两大本;还整理创作了《澧水谣》《澧水船工号子》《杵糍粑》《郎 在高山捡干柴》等多首民歌作品,发表在省级刊物《湘江歌声》上;并将 澧州夯歌写进了澧县城关中学校本教材《走进澧州》,组织学生学唱地方 民歌;还成功地将澧州夯歌作品搬上舞台。作品获澧县首届澧州歌手大奖 赛一等奖、常德市民间歌手大赛和湘鄂边区六县两市民歌大赛二等奖等, 为澧州夯歌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