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衡阳市

详情介绍

龙舞(衡山拜龙).png

衡山拜龙造型之“山青水秀”


衡山拜龙以席草制作,亦称“席草龙”,主要流传于衡山县店门、祝融、九观及南岳周边一带。 


衡山拜龙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衡山拜龙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首先要用竹篾 扎成龙头和龙身节,龙身分五节、九节不等,然后 用席草搓成九根草绳织成三根辫子,将龙头和龙龙 身节串联起来,最后用席草纺织成的龙鳞、龙尾和 龙头外壳饰以红蓝彩布镶边缝纫至相应位置,装上 竹竿。衡山拜龙由一公一母和一群龙子龙孙组成, 寓意雌雄相戏、万物繁茂。公龙和母龙均为九节, 寓意“天长地久”;龙子龙孙为五节,寓意“五子 登科”。其显著的特点便是“拜”,舞蹈动作以仰拜、 跪拜、拜行为主,以此来祈求上苍的恩赐、神龙的 怜悯、菩萨的保佑;表演场地以收割后的稻田为主要场所,意在祈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席草丰收、子孙 兴旺。整套动作共分十八式,在舞动的过程中,要求舞龙的人身强力壮、动作敏捷、技艺娴熟。其表演风 格既有粗犷、豪放一面,男人们赤裸上身,只在下身捆一席草裙,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也有细腻、抒情的 一面,如公龙母龙的相互交缠,依偎亲昵,形成了独有的舞龙技法。 


衡山拜龙的传承方式主要为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衡山拜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舞龙技巧 独特,并融入了南岳道教文化精髓,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 


项目保护单位:衡山县文化馆(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承人:


李运华.png

李运华和小传承人


李运华

(1965 年 6 月— )男,汉族,湖南省衡山县祝融乡柏树村人,龙舞(衡山拜龙)的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环境的影响及父辈的熏陶下,他自幼喜爱拜龙表演艺术,8 岁开始随父亲李秋菊学习拜龙表演技巧,10 岁便执掌衡山拜龙中的子龙龙头。后全面掌握衡山 拜龙制作技艺、祭祀程序和舞龙技巧。他的舞龙动作 粗犷、豪放,步伐轻盈、矫健,充分展现出拜龙的神 勇有力、威武环视之势。1983 年应征入伍,服役期间 在部队里组织舞龙队多次在师团庆功会上演出。1988 年退伍后,改良了衡山拜龙传统制作技艺,使现在的 拜龙看上去更加威武、更加栩栩如生。2017 年带领队 伍参加衡阳市举办的“群龙朝圣”南岳元宵龙灯庙会。 他积极培养后继人才,先后创立了多个舞龙队。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