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衡阳市
详情介绍
春节乡村拜年活动中的七巧龙
衡南七巧龙舞是清末年间廖姓族人沿耒水南下谋生,从郴州学会并带回家乡的龙舞形式,亦名“狗婆蛇 龙”,流传于衡南县江口镇延寿村。
衡南七巧龙舞龙体精致灵巧,每条龙由七节组成,身长四丈一尺,身围一尺五寸。舞龙者既要个人技 艺精湛,还需整体配合默契。其组合繁多、灵巧多变。主要有龙跃大四门、龙跃小四门、小龙盘花、大 龙盘花、小龙跃水、大龙跃水、四龙戏珠、五星花、单龙滚腰、双龙滚腰、黄龙花、双龙下海等十多种花样。 每表演一个花样,一般是由单花(小花)到双花(大花),再由双花到单花,而且每条龙都要面向观众 表演一次。除“大四门”和“龙下海”两个动作外, 每个动作都用“龙腾云”动作收尾。舞龙珠者除在“四 龙戏珠”花样中,有固定的动作外,在玩其他花样 时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动作。每换一次花样,均由舞 珠者指挥,动作组合套路以缠、绕为主。缠花俗名“打 疙瘩”,“穿跳如旋风腾云,聚合成疙瘩一砣,散 开似闪电一过”是它的独特风格。其动作套路融文、 武、智、趣于一体,短而活、舞而巧,龙多至八条 同耍而不乱。衡南七巧龙的传统伴奏音乐为安仁八板。伴奏乐器有唢呐、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吹打乐器。舞龙者的服装、龙头、龙尾、龙衣均为 手工制作。
衡南七巧龙是湘南地区的典型龙舞之一,其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传承、学校教学传承两种传承方式。 近年来,为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衡南七巧龙,衡南县还建立了原产地江口镇、衡南彭飞文武学校、云集社区 3 个传承基地。
项目保护单位:衡南县文化馆
传承人:
刘晓安
(1955 年 10 月— )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国家二级演员,龙舞(衡南七巧龙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82 年,她师从廖仁凯、廖仁正、廖仁嘉、廖仁周四位民间老艺人学习龙舞,熟练掌握了衡南七巧龙 舞表演的传统套路与技巧。经过多年的表演实践,她与几位师傅反复研究精简了龙舞的表演套路,并将舞蹈、 武术等艺术元素成功植入表演中。还大胆构思,将两 条龙扩展为四条龙,进一步增加了衡南七巧龙舞的表 演技巧难度,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效果。其编排的衡南 七巧龙舞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荣获国际龙舞邀请 赛金奖。她传承衡南七巧龙舞近 40 年,并参与建立 了四个龙舞传承基地,传授弟子遍及衡南县的学校、 机关、单位和社区,为衡南七巧龙舞的传承与发展作 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