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邵阳市

详情介绍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竹器制作工艺,因主要流布地 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而得名,亦称“邵阳竹刻”“竹雕”。

邵阳地处湘西南,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适合楠竹生长,自古竹制工艺发达。明代中期,宝庆 竹刻艺术始有记载,至万历年间已相当成熟,有《大来堂制艺》一书传世。清康熙初年,王尚智发明竹簧 制作和竹簧雕刻工艺,突破传统竹制品材料及器型的限制,使大件作品创作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为竹刻 艺术带来了变革。民国初年,翻簧竹刻已创作出三十多个品种,并销往国外。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双 龙腾云献珠图》《荷叶形竹簧大花瓶》《“红楼梦故事”九寸竹簧挂屏》等作品,在全球展会屡获大奖。 宝庆竹刻包括翻簧竹刻、圆竹雕刻、竹根雕刻三个品类,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仅刀法就多达 二十余种。翻簧工艺考究,须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 胎之上,再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手法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竹簧雕刻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一 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珍品,多次作为贡品和外交礼品。 

宝庆竹刻的传承方式主要为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宝庆竹刻吸收国画、版画、书法、金石等艺术的精华, 融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于一体,以精美绝伦的工艺、绚丽多彩的形态、隽远飘逸的品格、古朴典雅的特性、 热情奔放的地方特色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项目保护单位: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


张宗凡作品《六龙献寿》


陆凡林作品 《牛背上的童年》


宝庆竹刻历代传世作品



传承人:


张宗凡 

(1968 年 9 月— )男,汉族,湖南省武冈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竹刻(宝庆竹刻)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是著名宝庆竹刻大师曾剑潭的关门弟子。其作品画技、刀工融合,擅长古典中国画风,整体构图典雅 秀美,刀法明快飘逸。先后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百名非遗工艺美术大师、上海世博会、海峡两岸文化 交流等大型活动中展示宝庆竹刻技艺,翻簧竹刻作品《潇湘神韵》《鼎盛》《花开富贵》《盛世花开》等 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上获奖。出版专著《宝庆竹刻技艺》。他在邵阳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创办宝庆竹 刻人才培训基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传统技艺传承、残疾人就业培训有机结合,为宝庆竹刻艺 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宗凡工作照


张宗凡接受采访拍摄宣传片


张交云

(1964 年 3 月— )男,回族,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石桥乡屏丰村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竹刻(宝 庆竹刻)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用名张佼,号伊佼,祖父、父亲均为邵阳市著名木匠,且擅长雕花。他在父亲的影响下,12 岁开 始学习木工及竹木雕刻,并向曾剑潭、胡恒明等邵阳竹刻前辈学习,反复临摹吴之璠等竹刻大师的作品。 30 多年来创作了 200 多件竹刻作品,借鉴书法运笔,独创出“飘刀法”,以刀代笔、灵活自如。其作品 “工”不失“意”,追求刻出情性、情韵,凸显出艺术个性和刀法功底。浮雕竹臂搁《傲相传其形神矣》 《独有形色》《奋然勇出》等多件作品被收入《宝庆竹刻》一书。多件作品在全国各种工艺美术展览及 比赛中获奖。


张交云.png

张交云工作照


曾剑潭 

(1932 年 5 月—2012 年 4 月)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县人,竹刻(宝庆竹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师承宝庆著名竹刻大师王民 生,擅长竹青雕刻、翻簧竹刻,号 称邵阳竹刻第一刀,又称“铁笔 曾”。他首创竹簧腹空图形镂雕技 术,作品《富贵牡丹,双凤朝阳》 帽筒获全国工艺美术作品一等奖。 参与制作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八幅竹簧挂屏、贵宾厅“南岳独秀”“洞庭览胜”巨幅竹簧挂屏。翻簧竹刻作品《雄观苍海》现藏于莫斯科艺术博物馆。 高浮雕竹艺作品《青山不老松》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宝庆竹刻与曾剑潭》专题电 视片。他致力于宝庆竹刻的传承创作,收徒 9 人,留有口述资料,配合出版专著《宝庆竹刻》。


曾剑潭工作照


曾剑潭与学生们在一起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