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张家界市

详情介绍

桑植民歌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桑植县。 桑植民歌起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经过岁月的锤炼,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社 会文化价值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物,至今保留着傩腔、薅 草锣鼓等较多反映原始宗教的歌谣。其中的三句体歌词结构 为研究中国民歌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范例,体现了 桑植人崇“三”的朴素哲学思想。在艺术特征方面,桑植民 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 种体裁。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 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 艺术境界。在演唱方法方面,其演唱凡遇到同音重复和级进 时,通过气息的控制用颤音使第二个音产生微弱的飘浮感。 用气声演唱时声音冲出又突然收回,让嘴唇和舌根快速抖动, 喉节上下轻微移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声演唱方法,为声乐 演唱提供了范例。


微信截图_20220908155756.png

山歌对唱


现已搜集整理出来的桑植民歌有山歌、小 调、花灯调等 2300 多首,尤以《冷水泡茶慢慢浓》《马桑树 儿搭灯台》《门口挂盏灯》《翻天云》《板栗开花一条线》《四 季花儿开》等为代表。 桑植民歌的文学“赋比兴”手法运用恰当,曲体多样独特, 歌体多呈奇数结构,吸收打击乐风格,本土方言音乐化和节 奏常用垛垛儿句使其风格独树一帜。已成为广大艺术工作者 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微信截图_20220908155809.png

 薅草歌


项目保护单位: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