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岳阳市

详情介绍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2011 年,临湘花鼓戏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微信截图_20210720102956.png


临湘花鼓戏,俗称嗡琴戏,因其音乐从嗡琴艺术的音乐演变而来,加上主奏乐器为嗡琴而被老百姓习惯称作嗡琴戏。临湘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形成于清道光年初的龙窖山(旧称药姑山)下的尤港河上游地区,流布于以临湘龙窖山为中心的湘鄂赣毗邻地区的岳阳、平江,湖北的通城、赤壁、崇阳、通山,江西的修水、铜鼓等地,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湘北艺术奇葩,深受湘北地区人民喜闻乐见。临湘嗡琴戏承载了大量的湘北传统文化信息,它的演变过程真实反映出当初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活动,也是研究近年来在我市发现的瑶族文化遗址的一个活化石。经过数百年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锣腔、琴腔和地方小调三大声腔,现有曲调三百九十多首、传统剧目近百个,被称为湘北艺术奇葩的临湘嗡琴戏。2006 年,临湘花鼓戏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 年,临湘花鼓戏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微信截图_20210720102914.png


临湘花鼓戏的特点就是土生、土长、土气、土味。即演的地方事,唱的地方人,说的地方话, 拉的地方调;从音乐来说,临湘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 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近年来,临湘市有针对性地推选了嗡琴演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 名,表演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 人。在此基础上,分别成立了官方传承机构:临湘花鼓戏保护传承所和民间传承机构:临湘花鼓戏协会,以求达到官方和民间共同保护临湘花鼓戏的目的;同时,从 2005 年开始,每年由政府买单,送临湘花鼓戏下乡180 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临湘花鼓戏的热爱;不仅如此,临湘市还大力开展戏曲课本剧进校园,创新送戏进校园模式。临湘花鼓戏保护传承所先后联合临湘市教育局和临湘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起,编排临湘花鼓戏课本剧进校园,改变过去成人送传统戏剧进校园的传统形式,由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请专家配上临湘花鼓戏音乐,送到校园去,深受师生欢迎。其中,戏曲课本剧《将相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2017 年获得湖南省文化厅“三湘蒲公英” 大赛金奖。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