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岳阳市
详情介绍
龙舞(九龙舞)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2008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江九龙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始于汉、兴于唐,演绎至今。”(参阅《平江县文化志》)它发源于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的姚姓家族,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投江后,洞庭湖龙王不让其忠魂返回人间。龙王的九个儿子常在汨江遨游,得知老百姓深深爱戴、怀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驾起龙舟,打捞屈原忠魂,他们对龙王依仗权势,迫害忠魂不满。于是,他们请来玉皇大帝,接来南海观音,在洞庭湖畔掀起巨澜,迫使龙王将屈原忠魂送还人间。据姚氏健在的老人姚佩凡回顾,白杨姚姓曾有一本祖上留下来的九龙舞《龙谱》,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将这本世代留传的《龙谱》付之一炬,化为灰烬。《龙谱》的凡例曾这样记述龙舞: “三皇五帝定乾坤,伏羲文王八卦灵,龙光普照兴万业,仁义忠孝治国兴。”
平江县九龙舞形成的历史悠久,对于研究平江的历史、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从起源至今,经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表演套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阵容庞大(九条龙同场表演,每条龙由10位青壮年舞着,包括司锣、司鼓、司号、旗幡手等,每场演出都得有200人同场献艺,舞龙者传统称为龙兵),阵势复杂(大小表演套路20多个,整个套路表演完毕,需要3个半小时,大套路套小套路,环环相扣,变幻莫测,看了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燎乱),在中国龙舞中可谓独树一帜。
1988年,九龙舞参加平江县“金龙杯”民间艺术节,一举夺魁。后继续挖掘、整理、排练,推出了《九龙闹洞庭》、 《威风中国龙》等一系列大型民族龙舞。1991年, 《九龙闹洞庭》在岳阳国际龙舟节表演获得巨大成功,荣获表演金奖,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 《湖南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争相采访报导。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到街头迎接载誉归来的九龙舞队。这在平江文化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2000年,受特邀参加“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艺术节总编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你们的表演相当成功,真不愧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龙队。九龙舞成为平江文化艺术的品牌,名声远扬。自1992年起,九龙舞先后28次参加省、市、县的艺术表演,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将九龙舞拍成专题作为“中华一绝”向世界推介。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伍市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6年,平江白杨九龙舞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九龙舞表演所需器具主要是:布龙、打击乐、器乐、旗幡等。其中打击乐抛天锣由本地铜匠打造,做工较为粗糙,打造痕迹明显。按锣鼓曲谱边击边抛,善抛者,锣能垂直上升高空数丈,余音绕梁,令人叹为观止,属平江独有的打击器乐。但由于时代发展,一些传统产品不断地被先进的新产品所替代,一些土生土长的铜匠、鼓匠生意市场萎缩,手艺无人传承,九龙舞将面临原生态的平江打击器乐缺少状况,将会大大淡化其地方特色和降低艺术品位。同时,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多,龙兵的更新换代频率增高,给九龙舞的传承及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使九龙舞能继续得以传承、发展,九龙舞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姚大明自2010年开始带领龙舞队员就近在时丰中学传授九龙舞技艺,由最开始的二龙,逐渐到四龙、六龙,学生龙队舞龙技艺在不断提升,龙舞精神也得到传承和发扬。2017年,因龙舞进校园传承成绩突出,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传承的力量》栏目采访拍摄,并在端午期间向全国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