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岳阳市
详情介绍
中国端午节(汩罗江畔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故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它是上古时期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公元前278 年的端午日,深受人们景仰的伟大诗人屈原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时局的极度无奈,跳入汨罗江的万顷波涛中。从此,汨罗江畔端午节就与一条世界名江(汨罗江)、一个世界名人(屈原)、一座千年古祠(屈子祠)紧紧地连为一体,并由此丰富了端午节原有的文化内涵,派生了一项龙舟竞渡运动,使汨罗江成为了蓝墨水的上游、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民族精神升华的圣地、无数文人为之向往的地方。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汨罗江畔端午节是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主要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 十五结束。汨罗江边的楚塘、渔街、凤凰山、河市、归义、红花、新市、浯口、长乐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其观龙舟、回娘家、辞端阳、插艾叶、喝黄酒等风俗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上述习俗和文化场景自汉以来就有零散的文字记载,公元424 年颜延之的《祭屈原文》、公元6 世纪初吴均的《续齐谐记》及稍后的《荆楚岁时记》《隋书·地理志》中均作了相关描述。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汨江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这种蕴涵着深厚民族文化精髓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无价之宝。自2008 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2005 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名列其中。2010年6 月,“中国汨罗江龙舟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第十五届项目类“ 群星奖”。2017 年,汨罗龙舟代表队应邀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季中国文化节,向世界展示了汨罗江畔独有的龙舟文化和龙舟精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更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每年端午,台湾、香港、澳门、日本的新闻媒体常常以整版的篇幅进行专题报道,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韩国等多家电视台还以专题形式推介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特别是龙舟竞渡运动现已传播到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劈波斩浪,状若飞梭; 一浪浪人潮摇旗呐喊,鼓角齐鸣,如醉如痴……
这是一年一度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震撼人心的壮观场面。2005 年,岳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提上议事日程,把赛场迁移并固定在汨罗江,将端午龙舟文化作为汨罗的“两张品牌”之一打响。历经13年砥砺、突破发展,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汨罗市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民俗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独具魅力的节会品牌,奠定了“龙舟之源在汨罗”的正宗地位。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品牌强大的影响力, 陶冶了汨罗人民,升华了汨罗精神,宣传了汨罗形象,为汨罗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的汨罗人,坚持立足多元、融合、自由和创新的文化根本,挖掘屈原端午龙舟文化资源,提炼湘风楚韵元素,做优载体,擦亮品牌,奋力推进文化、生态、活力汨罗建设。如今的汨罗,端午文化产业开发多点发力,新国际龙舟竞渡中心、端午文化产业运营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项目整体实施,“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已然成为汨罗最耀眼的文化名片。
端午时节包粽子 何树林摄
雕龙头 伍卫东摄